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编号:1134333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脑血管病,1神经元代谢障碍,2细胞凋亡,3线粒体功能障碍,4多巴胺的毒性作用,5脑水肿,参考文献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绝大部分[1]。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危害极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很多,许多动物均可复制模型,但大鼠应用最多。常用的大鼠实验模型有:颈动脉引流模型[2]、动脉线栓模型[3]、四血管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阻断双侧椎动脉)模型[4]、三血管阻断(阻断基底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模型[5]、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模型[6] 、夹闭沙土鼠颈总动脉模型[7]等。上述模型各有利弊,应依研究需要选择。颈动脉引流模型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造成的缺血损伤确切,不影响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且脑干缺血不明显,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加之手术在直视下进行,既能直接观察,又能方便地控制分流速度,很适合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动脉线栓模型创伤小,勿需开颅,对全身影响小,脑缺血损伤程度较稳定,术后动物存活期较长,但缺点是因动物品系、体重、尼龙线粗细及头端大小、插入深度不同等因素,使堵塞大脑中动脉的最终部位难以一致,致使不同实验室用该方法复制的模型在成功率、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动物早期死亡率等方面不尽相同。三血管及四血管阻断模型脑缺血严重,病理变化确实可靠,但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对呼吸和心率的影响大,死亡率高,常需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故该模型可用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的研究和脑复苏急救的探讨,而不适于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的效价研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模型制作简单,但由于仍有双侧椎动脉供血,且代偿性增强,不能有效地减少脑血流量,故不适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模型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基础上,靠药物或放血造成全身低血压,导致双侧大脑半球严重缺血。但低血压可造成心、肾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缺血,使模型复杂化,不利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夹闭沙土鼠颈总动脉模型也常用,由于沙土鼠缺乏完整的Willis环,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可使同侧大脑半球缺血;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造成全脑缺血。缺血一定时间后解除夹闭,可致再灌注损伤。但沙土鼠的Willis环变异较大,缺血程度及范围难以控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的影响很大,最明显的变化是神经元损伤和脑水肿。

     1 神经元代谢障碍

    脑血液供应丰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224 字符